
第19路军因其在1932年的淞沪会战和1933年的福建事件中表现突出而闻名。这支军队的前身是国民革命军的第四军,而它更远的根源可追溯到粤军的第1师。中原大战后,这支部队更名为第19路军股票买卖app哪个好用,并下辖了三个师:60师、61师和78师。蒋光鼎担任总指挥,蔡廷锴担任副总指挥兼军长。九一八事变爆发后,第19路军被调往上海驻防。
1932年1月28日的午夜,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的海军陆战队分成三路突袭上海的闸北区域。在蒋光鼎总指挥和蔡廷锴军长的指挥下,第十九路军奋起反击,给予日军沉重打击。这场抵抗战持续了33天,直到3月3日才结束。在这期间,日军更换了三次司令官,人员伤亡惨重,总伤亡接近万人。此役有效遏制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。
展开剩余73%接下来,我们将聚焦19路军的三位重要师长:沈光汉、毛维寿和区寿年,他们后来各自的命运如何?
1. 沈光汉:沈光汉出生在广东罗定,1887年生,毕业于粤军第1师军官补习训练班。他曾任粤军第1师上尉营副、第10师28团代理团长、独立第2旅副旅长等职。后来,他成为第60师的少将旅长,并担任第19路军60师的副师长和师长。沈光汉参加了淞沪抗战后,随部队调往福建围剿红军,并最终参与了“福建事件”,即反蒋抗日的起义。尽管如此,沈光汉最终在蒋介石的威逼和利诱下投降,并一度退出了军界。抗战爆发后,蒋介石任命他为军事参议员,但他仍很少露面。1949年后,他移居香港,直至1972年去世,享年85岁。
2. 毛维寿:毛维寿生于1892年,来自江西峡江,毕业于粤军第1师军官教育班。他曾任粤军第4军第10师的营长,后任第61师师长。在淞沪会战结束后,他随部队调往福建,参与了反蒋抗日的“福建事件”。毛维寿在投降蒋介石后,被任命为赣粤闽湘鄂剿匪军的第7路军总指挥。随后,他被调任第2路军总指挥,派往陕北进行“剿共”,但因不听从命令被免职。尽管如此,毛维寿在抗战全面爆发后曾多次请战,但均遭到蒋介石的拒绝。1937年冬,毛维寿因病去世,享年45岁。
3. 区寿年:区寿年出生于广东罗定,1902年生,曾在粤军阳江军事教习所学习。他参与了南昌起义,后脱离起义军。区寿年历任第11军第24师的团长、60师120旅旅长、19路军78师师长等职。在淞沪抗战后,区寿年随部队调往福建围剿红军,并参与了“福建事件”。他投降蒋介石后,前往德国学习军事,回国后依附桂系的李宗仁,先后担任第19路军78师师长、桂军第5路军的师长等职。抗战期间,他参与了淞沪会战、徐州会战、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。抗战结束后,区寿年继续任职,最后成为第26集团军副总司令。1957年1月15日,他去世,享年55岁。
淞沪会战自1932年1月28日开始,持续了33天。尽管日军在战前高调宣称四小时内可以占领上海,但在第19路军的坚决抵抗下,他们不仅未能实现这一目标,还三度更换司令官、四次增兵。虽然最终国军不得不从上海撤退,但这场战斗向全体中国人证明了一个道理:如果全国团结一致进行爱国斗争,中国是不可战胜的。这场战役极大激励了许多中国青年,深刻影响了他们对抗战胜利的信心。(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·斯诺在《复始之旅》中有相关记载)
发布于:天津市按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